孟繁营工作室建设方案

作者: 审核: 复核: 时间:2019-11-08 点击数:

《汽车维修岗前综合训练与职业技能鉴定》成功立项山东省职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工作室社会服务基础:已与企业共建立了4个“教师工作站”,为师资培训、技术创新、横向课题开发、技术服务提供了条件。建设了新能源汽车技术培训中心,成立了“青年科技创新服务团队”等社会服务平台和技术服务机构,完成技术服务34项,完成横向课题17项;承接政府倡导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退伍军人培训”、“金蓝领技师培训”等项目,充分发挥社会服务职能。

二、建设思路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

以《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的意见》《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实施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计划的通知》文件要求、精神为指导,以创建山东省优质高职院校为契机,以学校重点建设的智能新能源汽车专业群发展平台为依托,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发挥辐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师德师风建设、教研科研项目培育、面向社会技术服务、创新创业指导能力培养等活动,在取得各项成果的同时,促进工作室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水平的提高。

(二)建设目标

1.总目标

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通过跨界联合组建团队、搭建协同研修平台,探索“五让五爱”师德师风建设模式;以质量工程项目为引领,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助推新旧动能转换,提升教研科研水平;强化协同研修与创新,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探索一个可供借鉴和复制推广的“跨界联合、协同研修、创新驱动”的名师工作室建设新模式,促进我省职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师资队伍水平的提升。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建成山东省级名师工作室,在全省同类专业群中形成一定影响力;用5-7年时间达到国家级名师工作室水平,在全国同类专业群众形成一定影响力。

2.具体目标

(1)跨界联合组建团队、搭建协作平台,探索“五让五爱”师德师风建设模式。面向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智能控制技术等专业领域方向的跨专业高职教师、开展中高职衔接合作试点学校的专业教师、相关企业技术人员等组建团队,形成起以核心成员为引领,各方成员参与的工作室团队。探索以“五让五爱”为理念的师德师风建设模式。培育一支理论知识扎实、技术技能过硬、创新意识强烈的优秀专业教师团队。

(2)以质量工程项目为引领,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建设期内建成省级品牌专业群1个。完成省级现代学徒制项目试点1个。承担现代学徒制试点1项,承担校企一体化育人试点1项。牵头开发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1个。建成省级及以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参与主持国家级教学资源库1个,出版校企合作教材3本。正式发表论文5篇以上。

(3)助推新旧动能转换,提升教研科研水平。加强教研科研及服务能力建设,积极申报教研、科研等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大力开展教研、科研活动。工作室成员主持和参与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不少于2项,完成省级以上教研立项不少于2项。承担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项,争取省级及以上科研奖励1项,力争横向课题到款额每年不低于10万元。

(4)强化协同研修与创新,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期内,向兄弟院校教师队伍开展师资培训120人次以上。教师获信息化教学大赛、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省级以上奖项不低于1项,或指导学生大赛获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省级以上奖项不低于5项。社会培训收入每年不低于10万元。

三、重点建设内容

(一)跨界联合组建团队、搭建协作平台,探索“五让五爱”师德师风建设模式

1.组建一支结构合理、梯次有序的教师团队,搭建合作平台

2018年11月前,以核心成员为基础,面向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智能控制技术等专业领域方向的跨专业高职教师、开展中高职衔接合作试点学校的专业教师、相关企业技术人员等组建团队,形成起以核心成员为引领,各方成员参与的工作室团队。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人员:

(1)本校跨专业组成人员:承担课程或研究方向为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智能技术、自动化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方面的中青年教师;

(2)有合作基础的中职学校教师,包括:济南第九职业中专、齐河职业中专、德州信息工程学校、庆云青云职业中专、成武职业中专等学校;

(3)有合作基础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的企业技术人员:吉利汽车、北汽轻量化研究院、丽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深圳风向标有限公司、山东星科有限公司等。

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拓展成员团队名单见表1。

表1 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拓展成员团队名单

类别

序号

姓名

工 作 单 位

职务、职称

研究方向

核心成员

1

孟繁营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

系主任、教授

总体方案规划、教学研究

2

薛丽芳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

科长、副教授

课程建设

3

艾 锋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

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技能大赛指导

4

杨少波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

教研室主任、讲师

新能源汽车技术培训

5

霍雷刚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

讲师

传统高端汽车检修技术培训

6

寇春欣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

讲师

新能源汽车课程建设

7

王义全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

讲师

社会培训服务

8

郭延鹏

德州双高汽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讲师

汽车科技创新

9

崔晓亮

山东德逸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工程师

汽车智能技术创新

10

刘俊明

山东丽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工程师

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

扩展成员

11

曹志坡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

讲师

科技创新与服务

12

袁秀珍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

讲师

课程建设、技能大赛

13

苑萌萌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

讲师

课程建设、技能大赛

14

汤 云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

助讲

技能大赛

15

王 敏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

助讲

课程建设、教学研究

16

李志鹏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

讲师

技能大赛

17

闫洪猛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

讲师

科技创新

18

高 强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

讲师

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

19

华晓峰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电子新能源系

副教授

科技创新、课程建设

20

陈圣林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电子新能源系

副教授

教科研、课程建设

21

魏 斌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

副教授

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

22

赵 锦

济南市历城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教研组长

技能大赛、教育教学

23

葛建智

济南市历城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教师

技能大赛、教育教学

24

秦秋颖

德州信息工程学校

教务处主任

教科研

25

杨欣宇

德州信息工程学校

骨干教师

教育教学

26

陈景通

成武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教务处主任

教科研、技能大赛

27

代留军

成武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教务处副主任

教科研、技能大赛

28

李 强

庆云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专业带头人

教科研、教育教学

29

宋修勇

齐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专业负责人

教科研、教育教学

30

张立强

齐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骨干教师

技能大赛、教育教学

另外,聘请汽车行业专家学者,成立指导团队,详见表2。

表2 名师工作室指导专家团队名单

序号

姓 名

工 作 单 位

职务、职称

1

高 松

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汽车学院

山东汽车工程学会

院长、教授、博导

理事长

2

李 斌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副院长、ITS中心主任

3

卢剑伟

合肥工业大学汽车学院

副院长、教授、博导

4

张玉璘

济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教授、硕导

5

潘福全

青岛理工大学机械与交通学院

副院长、教授、博导

6

栾宝国

长城华冠汽车设计研究院

技术总监

7

张俊友

青岛科技大学机械学院

教授、硕导

2.探索以“五让五爱”为理念的师德师风建设模式

“五让”是指“让党放心、让社会满意、让企业认同、让学生尊敬、让同行信服”,“五爱”是指“爱党、爱国、爱校、爱生、爱岗”。以“五让五爱”理念作为工作室团队成员师德师风建设的目标,与“四有”好老师标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四个“引领人”(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等要求融合,编制《工作室“五让五爱”师德师风建设和考核标准》,将无形的师德师风建设转化为有形的考核评价指标,每年对每一名团队成员进行师德师风考核,建立师德师风个人档案,保障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贯彻落实。加强工作室的环境文化建设,使教师们时刻能够受到高尚的师德师风熏陶。每学期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讲座,或者通过网络培训等形式提升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平。逐步形成可供借鉴和推广的师德师风建设模式。建设期内,至少有1人次获得省级以上优秀教师、教学名师、最美教师等荣誉表彰,2人次获得校级优秀教师、最美教师等荣誉表彰。

3.培育一支理论知识扎实、技术技能过硬、创新意识强烈的优秀专业教师团队

通过以老带新结对子、企业实践、专项培训、前沿讲座等形式,充分发挥名师和行业企业专家传帮带作用,培养青年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建设期结束,双师素质比例达95%以上;强化区域研修,培养1名省级专业带头人,通过教师比赛以及指导学生比赛,培养省级青年技能大师和省级教学名师各1人,培养省级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人。

(二)以质量工程项目为引领,深化专业教学改革

1.完善课程建设和信息化资源建设条件

在现有条件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投入,补充完善工作室课程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等的条件。工作室要具备开展课程设计、信息化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能力和开展教学研究研讨的基本功能。

2.以质量工程项目为引领,开展专业教学改革

以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为依托,以服务新能源汽车产业为目标,优化各专业资源配置,建设期内建成省级品牌专业群1个。

健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发挥校企双主体育人作用,完成省级现代学徒制项目试点1个。承担现代学徒制试点1项,承担校企一体化育人试点1项。

完善中高职衔接教学指导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能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中高职教育衔接、高本贯通培养的汽车专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牵头开发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1个。

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深入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成省级及以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参与主持国家级教学资源库1个,出版校企合作教材3本。正式发表论文5篇以上。

(三)助推新旧动能转换,提升教研科研水平

1.教研科研及服务能力建设

在现有基础上,重点补充完善工作室在开展汽车智能产品设计开发等科研方面的基本条件,新增电脑、仿真软件、实验箱、耗材等必需的设备仪器。

2.积极申报教研、科研等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大力开展名师工作室教研、科研活动

(1)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形成一批贴近教学实践、效果明显的职业教育优秀成果。工作室成员主持和参与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不少于2项,完成省级以上教研立项不少于2项。

(2)与企业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工艺改进及研发活动,及时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学,承担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项,争取省级及以上科研奖励1项,力争横向课题到款额每年不低于10万元。

(四)强化协同研修与创新,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1.组建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智能技术及相关专业中职和高职衔接的教师研修团队,组织开展团队研修和协同创新,带领学员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协同研修,承担全省范围内相关职业院校的师资培训。建设期内,面向兄弟院校教师队伍开展师资培训120人次以上。促进中高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科研教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协同提升。

2.指导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组织开展教师和学生技能大赛。建设期内,教师获信息化教学大赛、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省级以上奖项不低于1项,或指导学生大赛获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省级以上奖项不低于5项。

3.广泛开展企业职工培训和社区教育,提供信息咨询、技术指导等服务,社会培训收入每年不低于10万元。

四、工作室建设发展规划

(一)第一阶段(2018年-2020年)建成省级名师工作室

第一阶段三年名师工作室建设进度安排表见表3:

表3 名师工作室建设进度安排表

建设项目建设任务建设目标阶段规划经费保障

2018年度2019年度2020年度

NO1

培育优秀教师团队

NO0101

教学团队建设

建成省级教学团队1个

建成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争取立项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省级教学团队

投入教师团队建设6万

NO0102

区域研修工作

培养省级青年技能大师或省级教学名师1人,培养省级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人

培养省级教学名师1人;培养省级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1人

培养省级青年技能大师1人;培养省级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1人

培养省级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1人

NO2

深化专业教学改革

NO0201

建立产业结构调整驱动专业改革机制

建设成省级品牌专业1个

建设省级新能源汽车技术品牌专业群

省级新能源汽车技术品牌专业群通过验收

完善省级新能源汽车技术品牌专业群

投入专业教学改革6万

NO0202

完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

完善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中高职“3+2”贯通培养相关项目实施富有成效

完善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中高职衔接 “3+2”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

完善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中高职衔接 “3+2”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

完善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中高职衔接“3+2”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

NO0203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承担现代学徒制试点1项,承担校企一体化育人试点1项

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和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试点两个省级项目运行

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和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试点两个省级项目运行

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和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试点两个省级项目运行

NO0204

加强工学结合课程建设,深入推进教学模式改革

建成省级及以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出版校企合作教材3本。参与省级及以上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1项

建成省级及以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出版校企合作教材1本,参与省级及以上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1项。

出版校企合作教材1本,完成省级及以上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1项。

建成省级及以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出版校企合作教材1本,完成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1项。

NO3

开展教研科研活动

NO0301

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争取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2项,完成省级以上教研立项2项。

争取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

完成省级以上教研立项1项

争取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完成省级以上教研立项1项。

投入教研科研经费10万

NO0302

开展技术攻关、工艺改进及研发活动

承担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项,争取省级及以上科研奖励1项,技术服务每年不少于2项。

申报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项,技术服务每年不少于2项。

申报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项,技术服务每年不少于2项。

争取省级及以上科研奖励1项,技术服务每年不少于2项。

NO4

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NO0401

开展校际教师研修服务,承担职业院校师资培训

面向兄弟院校教师队伍开展师资培训120人次以上

面向兄弟院校教师队伍开展师资培训30人次

面向兄弟院校教师队伍开展师资培训40人次以上

面向兄弟院校教师队伍开展师资培训50人次以上

投入社会服务经费6万

NO0402

指导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组织开展教师和学生技能大赛

教师获信息化教学大赛、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省级以上奖项不低于1项,或指导学生大赛获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省级以上奖项不低于4项

指导学生大赛获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省级以上奖项不低于1项

教师获信息化教学大赛、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省级以上奖项不低于1项,指导学生大赛获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省级以上奖项不低于1项

教师获信息化教学大赛、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省级以上奖项不低于1项,指导学生大赛获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省级以上奖项不低于1项

NO0403

开展企业职工培训和社区教育,提供信息咨询、技术指导等服务

社会培训收入每年不低于10万元

社会培训收入每年不低于10万元

社会培训收入每年不低于10万元

社会培训收入每年不低于10万元

(二)第二阶段(2021年-2025年)达到国家级名师工作室水平

在建成省级名师工作室基础上,再用3-5年左右时间,进一步优化工作室成员团队构成结构,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立德树人基本理念,加强工作室成员的师德师风建设,力争使工作室成员全部成为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职业教育、思想品德高尚、富有敬业精神的高素质教师;重点培育10名左右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通过每年参加1-2个月的企业实践或参加技能专项培训提升等形式,达到双师型教师标准;大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过和改革创新,完成省级以上教学研究改革课题2-3项,力争取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继续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技术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主线,对接区域内的汽车行业领域的中小微企业,联合开展科技攻关与技术服务,保证每年创收服务不低于10万元。通过五年建设,形成一批国家级的物化成果。

五、完善管理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

为保障“山东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由分管院长为组长,人事处、教务处、财务处、各教学系(部)负责人为成员的山东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管理、建设及指导等工作。

2.制度保障

为保障山东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的落实,制定《名师工作室财务管理制度》《名师工作室资产管理制度》《名师工作室设备管理制度》《名师工作室团队人员考核制度》等一整套项目管理制度。制定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层层落实责任,确保项目的建设能够按照建设方案的要求落实到位。

3.条件保障

在汽车工程系校内实训基地建立名师工作室,面积不少于150㎡,配备办公、会议等公共设备设施及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相关设备设施,实现信息化办公。在合作企业建立名师工作站,面积不少于50㎡,配备办公、技术研发设备设施,悬挂相关制度。每年购买专业相关图书不少于50种,订阅专业期刊3种以上。建立链接校园网站的名师工作室专栏等,动态反映建设成果。

4.经费保障

按照工作室建设方案,建设省级名师工作室的三年期间(2018年-2020年),学校配套本建设项目专项建设资金28万,用于产学研开发、专业和课程建设、专项培训等。项目建设经费专款专用,由学校财务处统一管理,按年度编制经费使用预算,确保名师工作室良好运转。2018年-2020年每年预算投入情况见表4。后期工作室建设经费,每年投资额不低于15万元。

表4 工作室三年资金预算表

建 设 内 容

投入资金

小计

(万元)

2018年度(万元)

2019年度(万元)

2020年度(万元)

教学团队

建设

1.师德师风建设

0.5

0.5

0.5

1.5

2.专业技术技能培养

1.5

1.5

1.5

4.5

小 计

2.0

2.0

2.0

6

专业教学

改革

1.课程建设和资源开发能力建设

0.5

4.0

0.8

5.3

2.质量工程项目

0.3

0.2

0.2

0.7

小 计

0.8

4.2

1.0

6

教研科研

1.科研设备购置

0.5

4

3

7.5

2.教研科研项目

0.5

1

1

2.5

小 计

1

5

4

10

协同研修与创新、社会服务

1.协同研修与创新

1

1.5

2

4.5

2.社会服务

0.5

0.5

0.5

1.5

小 计

1.5

2.0

2.5

6

合 计

5.3

13.2

9.5

28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德州市德城区大学东路689号    联系电话:0534-2557616